文: 吳文樵
五零年代成長在鄉村的我,居家習慣了四周平疇綠野景觀及開闊視野,生活上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,直到離開家鄉到都市就學就業,選擇宿舍或住家仍以避開都會鬧區與高樓層為主要考量,總覺得居住在人口密集地方,或離地面過高的樓層,跟成長環境差異過大,很難接受,甚至平日休假也大都避開電影院、購物中心及遊樂區等人潮洶湧場所,多選擇球類活動或郊外踏青為主,龍潭石管局、環石門水庫區、復興鄉等是最常去的地方。
隨年紀漸長且球場與球友難覓,為求達到運動健身及減少激烈運動的傷害,自九零年代開始選擇爬山活動,除可達到運動效果,又可藉綠野山林替肺換氣兼洗眼睛,活動多以一日行程為主,陽明山國家公園各條登山步道、慈湖白石山、復興鄉東眼山、鶯歌鳶山及石門水庫臨近山丘是經常走走處所,並與阿郎等幾位好友共組一支日月登山隊,一有空閒就相約登山去。
之後日月登山隊隊員或因家庭羈絆、或因身體狀況、或因沒恒心,通常只剩我跟阿郎兩人參加,甚至單人活動情景也常見。也就這同時,阿郎因服務於中華電信公司,而能與山神典章兄相識,並受邀參加呼神隊的登山活動,經幾次參與,隊與阿郎都相互看對眼,阿郎旋即被引薦入隊;爾後有適合活動與路線,阿郎介紹我一同參加,也就從民國94年間開始陸續參加隊辦的登山活動;起初參加較容易的A級路線,循序再進到B級路線,最後才被接受參與C級路線兩天一夜的「塔」「魔」「巴」活動,至此歷經三年考驗與登上巴博庫魯隊山,才獲全隊認可入隊,因此,能入隊應歸於原有生活習性與機緣。
正式入隊後顧及團隊精神,以及登山活動可健身,又可訓練耐力與考驗毅志力,因此隊上活動儘量參加,且參加行程自我要求必須走完全程或登頂,至今每年都能達精勤獎標準,也不記得有那次沒走完全程或沒登頂,這過往記錄讓自己有些許成就感與欣慰。當然,四年來自我檢視在體能及耐力上還算有所增長,但相較多位資深隊友體能保持及耐力表現,自己尚有許多努力空間,希望未來十年,除每年都能達到精勤獎標準,並能在體能及耐力上持續保持,甚至能再精進。
任何運動項目都有健身之效,但貴在能持之以恆,登山活動自不例外,故入隊後,藉由強迫自己登記為基本參加人員名單(又稱基本腳),參加隊上安排的活動,讓自己能持之以恆,幾年的堅持,發現平常一有空就會想到山上走走的欲念,這應該算是已養成登山習性,相信對未來續航力應有所助益。
登山活動除可健身、訓練耐力與考驗毅志力外,活動期間藉由運動排汗與隊員間交談閒聊,可紓解個人生活苦悶或分享樂事,並能舒緩生活壓力,以收調劑身心之效,當然,這些隊友們更是未來退休生活重要的良伴、延年益壽良方;感謝有呼神隊這大團體,讓生活更加豐富,身心健康獲得加持,相信隊史愈綿延,隊員們就能愈長壽;值隊四十週年,讓我們為團體也為自己祝福呼神隊─萬歲~ 萬歲~ 萬萬歲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