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 胡能仁
回朔呼神30週年隊慶特刊,載於我入隊已有11個年頭,算是中生代的呼神,12年前尚未入隊,有幸參加呼神隊大壩尖山之旅,因未爬過高山,所以過程之艱辛,是不在話下,沿途受到押隊嚮導小白兔與郭承智耐心的陪伴,途中未有一句怨言與摧促,使得我與老婆能安全的回到登山口,讓我覺得呼神隊帶隊的耐心與責任感,是一個值得信賴與託付的隊伍,故在慶功宴時,我毛遂自薦提出想要加入呼神隊的意願,但席間啞雀無聲無人附議,當時我覺得很納悶與尷尬,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問號。
過了一段日子,我終於得以加入呼神隊,並經常參加登山活動,隨著人際關係的展開,及與各隊員間的閒談,直到加入呼神隊2年後,我才瞭解體會到呼神隊為何成立近30年而成員尚不及半百的原因,關鍵在於呼神隊吸收隊員的要件,是執著於登山的理念與人際間的包容度,登山的目的不外乎以假日休閒倘佯山林,並紓解身心的壓力以求得心靈的寧靜,所謂山不在高,常爬則靈,不刻意追求高度,不選擇山頭也不挑戰山頭,假日不待在家裡而走出戶外,以保持身體健康為原則,永續享受爬山的樂趣,這是呼神隊登山的宗旨與理念,所以呼神隊並不急著吸收隊員,要確認想加入呼神隊的新隊員認同此登山理念,並有服務他人的熱忱精神後,再加入不遲;目前呼神隊的登山行程,會以季節性的特色編排,並服務喜愛爬山的山友為宗旨,在登山的過程中也享受隊員間彼此珍貴的情誼。
戶外活動是有潛在的危險性,尤其是登山活動,秀麗的山巒,總有霸氣的一面,山難的消息時有所聞,國外有所登山學校的教練,曾在講堂上告誡學員們一則登山的教戰守則,就是每次登山活動,必須嚴選領隊及嚮導群,而他們須對當次行程路況完全熟悉與完整的規劃,並具有愛心與耐心,如此,參加登山的隊員才能安全無憂的享受爬山的樂趣,也因此,對於不太熟悉的登山途徑,呼神隊的嚮導群總會去先踏查一遍,再帶隊伍登山;但基本上,參加的隊員登山裝備要適用,同時要心存敬畏的心,不可欺山的心態去登山,即可減少山難的發生。
近年來,自己老是覺得同一座山怎麼越來越難爬了?山的陡度好像變高了,其實情景物景都沒變,變的是自己經有歲了,有時不予我之慨;現在覺得攻頂前的路很難熬,經常精疲力竭想放棄,但在自己連哄帶拱之下,總能成功的登上三角點,攻頂固然喜悅,但我覺得沒被自己打敗,成功挑戰山頭的毅力,更值得自己高興,所以每次攻頂時,我內心會慶幸及享受我又征服了自己的那股毅力,這是我的登山哲學。
在學生求學時,都會盼望遠足的健行活動,而現在我總盼望每月兩次呼神隊的登山活動,加油吧!夥伴們,不論您將來的人生得意或挫折,別忘了回到山林的小徑,當在爬坡時,會觸動您的思考、邏輯,下坡時,會讓您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意境,也唯有在登山時,會讓您保持謙卑,也能解憂,當您漫步在山林時,您的身體健康存摺又替您存了骨本,換得強健的體能與毅力,如此何樂而不為呢?呼神隊的老頑童們愛玩客們加油!
我人生的六分之一時光,呼神隊伴我學會了穩重處世的態度及健康的體能,而呼神隊是向心力與凝聚力很強的隊伍,套句小珍在武陵四秀文章中的一句話“呼神隊!很呼神的哦”
欣逢呼神40週年的喜慶,真的是很不容易,在此相約伙伴們五十週年慶再齊聚一堂,屆時就算是當個巴博庫魯的山口組,我也願意並期待著。
人只要還有追求時
他就不會老
一旦遺憾取代了夢想時
他就變老了
廖碧桂